立秋已过,襄阳的气温仍居高不下。面对高温,许多一线劳动者扎根基层,坚守岗位,用汗水诠释劳动的意义。他们虽然普通,却是人们身边的“最美劳动者”。连日来,记者走近这些一线劳动者,切身感受他们的辛劳。
【襄阳政府网消息】8月10日14时30分左右,在襄城区檀溪路、双湖路交叉口,襄城公安分局檀溪警务平台机动中队中队长侯然正在执行安保任务。记者用温度计测量地面温度,显示超过50℃。
“这里不能通行,请从里面走,以后要走非机动车道。”远远看见一辆电动车驶入机动车道,侯然急忙上前制止,并引导车辆驶入非机动车道。记者看到,他的警服已被汗水浸湿,额头上的汗直往眼睛里流。
烈日下,侯然和另一名辅警一直在车流中穿梭,不断引导行人、非机动车规范通行。待人流量稍微少一点后,他们又来到周边路段,查处车辆违停等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侯然劝导纠正了十余起交通违法行为。为保障道路畅通,他来回走动,挥臂、吹哨、引导车辆驶离……
11日早上8时许,清晨的天气较前一天下午凉爽了不少。当记者在襄城区轴承一路见到正在执勤的侯然时,发现他的警服又被汗水浸湿了。“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在辖区路段查处车辆违停行为。”侯然说。
在轴承一路一家面馆前,车辆违停现象非常严重。侯然带着辅警贺家文、邓佑玲寻找每辆车的车主,再劝导他们将车辆驶离。清理好一个路段后,他们又驾车前往下一个路段。
在他们的警车上,记者看出,最多的东西就是空水瓶。侯然说:“天太热,出汗太多,我半天要喝2升左右的水才能挺得住。”
在侯然的随身物品里,记者还发现了几盒治疗感冒、中耳炎的药品。原来,由于长期在冷热交替的环境下工作,侯然患上了重感冒,并引发了急性中耳炎。医生嘱咐他注意休息,但他揣上药盒就继续上班,没请过一天假。
【襄阳政府网消息】连日来,我市持续高温,最高气温升至40℃。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电务段的干部职员们在炙热的铁轨旁,日复一日地步行检修、排查隐患,确保铁路客货列车运行安全。
8月10日下午2时,轨道上热气升腾,襄阳电务段检修工班整装出发,他们身穿长袖工服、头戴遮阳帽、脚踩劳保鞋,利用铁路天窗时间检修道岔。
由于天窗时间紧迫,他们严格按照预定作业方案,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更换站内8号、10号道岔减速器摩擦带。
烈日下,他们目光敏锐、动作利落。经过近40分钟的紧张作业,减速器摩擦带更换工作完成,大家早已汗流浃背,汗渍风干后在衣服上留下了一片白色印记,皮肤也被晒得黝黑。
“作业前,我们会要求队员们时刻注意身体健康情况,确保安全。为防止中暑,我们携带了足够多的防暑药品和饮用水。”53岁的襄阳电务段襄阳信号工区工长王进刚告诉记者。
为了利用好剩余的不到1个小时的天窗时间,大家只休息了不到5分钟。随后,他们又开始做道岔清扫、注油、扳动检查等养护作业。豆大的汗珠从他们黝黑的脸颊上滚下,顺着脖子钻进衣领,工作服再次湿透。
“背朝烈日,挥汗如雨。”这是高温“烤”验下铁路信号工的真实写照。“轨温检测仪检测的钢轨温度能达到60℃以上!”襄阳电务段襄阳车间主任周代平表示,进入暑运以来,线路设备压力增大,襄阳电务段的干部职员不畏高温、立足岗位,坚守在铁路一线,为铁路客货列车安全运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襄阳政府网消息】卷起裤腿,走进田间,拨开水稻叶片,认真仔细检查病虫发生量和稻田水分含量。8月11日早上7点,襄城区欧庙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陈新斌开始在欧庙镇新街片区新街村的稻田里工作,不到五分钟就大汗淋漓。
上午9点,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一对袖套、一顶帽子就是陈新斌的防暑装备。他不时弯下腰检测,齐胸高的水稻叶刮得脖子和脸颊生疼。
陈新斌说:“高温下,农作物蒸腾量加大,有可能会出现缺水萎蔫现象。作为农技人员,我们每隔一两天就要依据先前入村包户的安排,到各自划分的片区转上一圈,指导农民应对高温热害、防治病虫害。我目前负责新街、杨集两个片区11个村的35000多亩农田。”
陈新斌在农业部门工作多年,顶着高温下田是常态,但他从不喊辛苦,“这样的工作总要有人干,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上午9点多,陈新斌来到新街片区王岗村一队梁小红家的稻田,仔细查看水稻长势等情况。“目前持续高温对水稻扬花和灌浆影响很大,一定要做好田间灌深水、追施钾肥工作……”交代完需要注意的几点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村。
“你这块地目前已进入蜡熟期,采用跑马水灌溉法就可以了,保持土壤湿润……”跟村民交流完后,陈新斌说,农作物处于不同的生长期,灌溉方法也不一样,必须根据苗情来灌溉,这样还能节水。
“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往田里跑,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也是各种病虫害的高发季节,一旦管理跟不上,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就会受影响。”陈新斌说,虽然苦点累点,但是看到庄稼茁壮成长,想到农民丰收的喜悦,觉得一切都值了。
【襄阳政府网消息】刘均均长得高高壮壮,皮肤黝黑,脖子上搭着一条又旧又糙的毛巾,乍一看很“土”。
8月11日,记者跟随刘均均体验快递工作,发现这位“90后”快递小哥其实挺“帅”。
早上8点左右,记者的手机收到了红色高温预警提示,当天最高气温将达42℃。此时,刘均均已经在“极兔速递”鼓楼网点工作了1个多小时,卸货、粗分、细分,这是每天送货前的准备工作。库房里四台大风扇呼呼地猛吹,他额头上的汗还是不停地往下滴。
“汗太多了,身上根本顾不上,脸上如果不擦,根本没办法工作,而且骑车不安全。所以,我夏天最离不开的就是毛巾。”刘均均说。
上午9点,刘均均开始送快递,记者骑着摩托车跟在后面。车辆行驶过程中,会有一点风,感觉比较舒服,但只要一停下来,衣服很快就被汗水湿透了。
中午1点,刘均均回到网点整理下午需要送的快递,下午2点30分再次出发。下午5点30分,他将收到的快递发送出去后,结束全天的工作。当天,他有7个小时完全处在户外环境下,共送出货物442件,平均一分钟一件。
送快递是刘均均来到襄阳后的第一份工作,一干就是9年。“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只要努力肯干,就能养活妻儿。”刘均均说。
与客户相处融洽,也是刘均均干劲十足的一个原因。采访当天,刘均均一共接到6位顾客的电话,大多是关心自己的快递何时送到,或者家中临时有事,提出一些特殊的投递需求,刘均均总是力所能及地满足。他认为只有顾客舒心,自己才能干得顺心。
“真正的快乐来自三件事:有人可爱,有事可做,有所期待。”这是刘均均很喜欢的一句话,所以,即使天气很热,他也依然笑迎滚滚热浪。
【襄阳政府网消息】8月11日,天气炎热,中国石化襄阳余家湖油库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大型油罐车来来往往。
上午10时许,记者进入油库后,按要求穿上防静电服、戴上头盔,没一会儿,后背就全是汗。
“油库是重大危险源,安全等级很高,进入油库区的每个人必须穿这套衣服,这样才可以保证我们自身安全。”油库班长付艳平说。
持续高温天气,给中国石化襄阳余家湖油库的收发油作业带来了一定影响。为确保鄂西北地区汽柴油安全、有序供应,付艳平和工友们一起战高温、斗酷暑,始终坚守在岗位上。
“只要是进入油库区的油罐车,我们都要仔细检查,不放过一处安全风险隐患。”付艳平说,余家湖油库不仅要保障中国石化襄阳地区186座加油站的油品供应,还负责十堰、荆门部分区域的油品供应。
付艳平主要负责收(卸)油、发油以及油储罐区管线、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日常保养和维护。“这项工作虽然枯燥,但丝毫马虎不得。”付艳平说。
记者注意到,由于天气炎热,正在油库作业的几名员工的衣服已被汗湿,脸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滴,需要不停地用毛巾擦拭。
“衣服经常是干了湿、湿了干。”付艳平笑着说,虽然准备了几套工作服,但只要是夏天在油库区工作,身上就会不停地出汗,衣服根本换不过来。
付艳平和记者说,发油不是最辛苦的事,发油区也不是最热的地方,冒着高温对油储罐区管线、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进行巡查,才是真正的“烤”验,“因为这些都是钢铁,如果不小心裸手碰上去,就会被烫伤。”
【襄阳政府网消息】“檀溪路有辆车出故障了走不了,请求救援。”8月10日下午3点多,市公交集团修理厂汽车维修电工李顺轶接到21路公交司机的电话。顶着炎炎烈日,李顺轶和搭档立马坐上公交救援车,前往故障车辆所在地点。
“高温天气下,公交车超负荷工作,有可能会出现散热不畅、空调不制冷等故障。”李顺轶说,大家都是随时待命,确保第一时间抢修故障车辆,保障乘客安全准点乘车。
到达故障车辆所在地点后,李顺轶仔细检查车况,将救援车的拖车钩放了下来。“这辆车停在主干道上,影响过往车辆,需要尽快拖回厂里处理。”李顺轶很快提出具体措施,“根据真实的情况,有时候也会就地维修。”
故障车辆被送到修理厂后,李顺轶第一时间打开公交车后舱门,准确判断出故障点后,便钻进狭小闷热的发动机舱内小心翼翼地维修。当天气温高达37℃,发动机附近的温度远高于室外温度,发动机舱就像个“蒸笼”,短短十几分钟,李顺轶的全身就湿透了。他钻进钻出,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刻也不敢放松。
在平常工作中,修理厂也要对一些车辆进行日常维修保养。为了确认和保证公交出行安全,公交检修员们忍受高温“烤”验,钻车底、爬车顶,经常弄得满身油污。
“一线修理人员工作环境恶劣、任务繁重,确实很辛苦。”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为改善一线修理人员的工作条件,各个维修车间休息室准备了西瓜、藿香正气水、矿泉水等防暑降温物资。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抢修,李顺轶终于干完活回到休息室,满头大汗的他一口气喝了一瓶水。“公交维修与一线车辆营运密切相关,能最大限度减少车辆停滞时间,让乘客少等一分钟,我们再累也值得。”李顺轶说。
【襄阳政府网消息】8月11日上午10点,气温升至36℃。“嘀嘀嘀嘀”,手机传来一阵响声,徐文英按下消音键,拿着夹子和撮箕,一边快步向“爱心驿站”走去,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片降压药送进嘴里。走进“爱心驿站”,在26℃的空调房里,她就着水杯里的水将药吞下去,舒了口气,又带着工具走出去,顶着烈日继续工作。
“老毛病,没啥大事。怕记不住吃药,才定了闹钟。”徐文英说。今年51岁的徐文英是襄阳市蓝天城维公司环卫工人,已在岗20年,负责樊城区长虹路(二桥头—人民路口)清扫保洁工作,一年四季,每天在岗。
烈日当头,徐文英戴着帽子、口罩、手套,穿着长袖、长裤、运动鞋,仅剩额头和眼睛露在外面。她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湿,脸上的汗珠一滴一滴往下落。
接近正午的长虹路,洒水车驶过,地表高温让水渍在两分钟内变干。徐文英认真清扫人行道,将所有垃圾扫进撮箕,大到塑料袋、卫生纸,小到烟蒂、瓜子壳,扫帚扫不起来的就用夹子夹,夹子夹不起来的就用手捡,一步一步挪动,一寸一寸保洁。
中午11点左右,徐文英又拿出银色药丸放进嘴里。“这是防中暑的药。”徐文英和记者说,银色药丸是人丹,一般在正午时分服用,她还备有藿香正气水,胸闷的时候喝一瓶,找个阴凉地方缓缓,身体又能恢复过来。
“工作性质就是苦和累,但后勤保障条件慢慢的变好了,‘爱心驿站’里空调、电风扇、烧水壶、冰箱、微波炉一应俱全,工人们从早上出门到晚上回家,饿不着、渴不着,很满足了。”徐文英说。
记者了解到,我市环卫系统每天有道路清扫、垃圾收运、公厕保洁等6000余名环卫作业人员分布在大街小巷,默默奉献着,只为擦亮城市“容颜”。
【襄阳政府网消息】8月9日上午,在高新区团山镇施坡村,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开发区供电中心团山供电所员工汤怀勇、陈继勇等9人正在进行台区线路改造施工。
“看样子今天又是被‘烤’的一天,大家注意防暑降温!”当天一大早,团山供电所主任周高攀就在工作群中嘱咐道。
此次改造,是为施坡村二组3#台区新增分电箱,并敷设新电缆。按照施工计划安排,汤怀勇跟搭档汪胜先负责电缆展放、绑扎及分电箱搭火任务。
电缆通道离地约4.5米高,需斗臂车协助才能开展高空作业。按照以往经验,展放200余米的电缆,两人合作需要两个多小时完成。但斗臂车上只允许一人站立工作,两人轮流上去作业,时间便延长了一倍。
上午10点,室外温度达到39℃,斗臂车的金属车身非常烫手。为了站得更稳些,他的身体紧贴着金属栏杆。每隔50厘米,他就用铝丝绑扎一下,绕三圈,再拧三圈,使电缆牢固地被绑在钢绞线上。绑一段,斗臂车的吊斗就往前移动一点儿。不到半个小时,汤怀勇的衣服就湿透了。太阳热辣辣地在头顶上烤着,汤怀勇的汗珠从头发里沁出,沿着额头滑到脸颊上、眼睛里,他不时抬起胳膊用袖子擦汗。
口干舌燥时,汤怀勇才从斗臂车上下来补充水分,汪胜先上去作业。“这种天气,我出外勤一天得喝三杯水。”汤怀勇的水杯容量为2.5升,像个小桶。半个小时后,汪胜先从斗臂车上下来,全身湿漉漉的,像刚从水里出来。
中午12点20分,在做好安全措施后,汤怀勇开始将电缆头接入分电箱搭火。下午1点30分,随着合闸送电,施坡二组3#台区线路改造完成。
【襄阳政府网消息】8月10日上午9点,室外温度已达到34℃,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汉江一桥加固维修施工的黄爱辉,正在引桥桥面上紧张而专注地进行小型炮机作业。
“为了避免给桥梁主体造成损害,我们很少用大型机械,而是用大锤凿、用风镐敲,需要耗费很多体力。遇到高温天气,每天都是汗流浃背。”黄爱辉说,汉江一桥混凝土非常硬,有两层钢筋,施工时非常费力气。
由于汉江一桥是重要过江通道,交通压力比较大,工期紧。因此,即使面对烈日高温,黄爱辉和工友们也不服“暑”,抓紧施工,确保大桥按期恢复通车。
据了解,此次汉江一桥维修施工总工期为6个月,施工最重要的包含引桥桥梁常规病害处治,更换桥面铺装,主桥桥梁常规病害处治,工字钢梁除锈、防腐,更换伸缩缝以及主桥桥面系、桥面板维修加固等工程项目。
“一般工人是早上5点半左右开始作业,上午11点前结束,下午3点半上班,晚上8点左右结束。”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汉江一桥维修加固工程生产副经理曾文锋说,为避免高温天气影响,项目部只能错峰施工,尽可能地选择早晚时间作业,保证工程按期推进。
“我们每天除了监管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还会要求实施工程单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及时查看、关心工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备足防暑降温药品,切实保障施工安全和工人生命安全。”市住建局桥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张虎说。
据了解,目前汉江一桥桥上、桥下施工正在同步进行,在加固维护桥墩、桥梁的同时,引桥人行道板、原桥面铺装、护栏已基本拆除完毕,维修加固工程正在按照计划全力实施。
【襄阳政府网消息】8月11日上午10点半,室外骄阳似火,热浪滚滚。一到樊城区华洋堂百货商场停车场,张杰不顾酷热,开始对正在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仔细的检测,不一会儿,后背就湿透了。
张杰是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樊城大队副大队长。当天上午,她对华洋堂百货商场门前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挨个检查、登记。
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装配有发动机的移动机械和可运输工业设施,比如装载机、挖掘机、沥青摊铺机、叉车等。“我们主要对机械是否编码登记并悬挂环保号牌、发动机铭牌信息是否与登记信息一致等进行核查,并对尾气进行仔细的检测,符合城区禁用区排放限值要求才可继续在此使用。”张杰说。
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工作十分艰苦。中午室外地面温度往往超过50℃,加上车辆发动机散发的热量,近距离接触车辆排气管,张杰被热浪层层包裹,身处高温、高噪声、高浓度的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中。
持续高温酷暑,环保执法人员从未停歇,平均每名执法人员一天上班时间达八个小时,而这是环保工作者的日常。
张杰说,由于执法人员较少,每周还要在主干道联合交警部门开展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工作。
“虽然很辛苦,但能为襄阳环境质量提升作贡献,还是很开心的。”张杰说,他们会尽责任、守底线、不留情,奋力拼搏,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用汗水换蓝天白云、绿水青山。